事关影子银行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化险 金融稳定报告十大关注点来利国际w66,一览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2-29 12:26:00    浏览:

[返回]

  中国人民银行12月27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此次报告主要释放以下信号:

  报告表示,要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健全报价机制,提高报价质量,增强LPR对实际贷款利率定价的指导性作用,巩固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的成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确定存款利率水平,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报告表示,逐渐完善多元化退市机制。建立健全不同板块差异化的退市标准体系。扩大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引导头部公司加大对产业链的整合力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大力削减“壳”资源价值。

  报告对硅谷银行等欧美银行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后指出,一是银行资产端重点关注非信贷资产占比较高问题。硅谷银行因债券投资出现亏损引发挤兑的案例表明,债券投资占比较高的银行要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平衡好资金规模、配置方向和期限结构,对冲利率波动引发的价值重估风险。监管部门应强化市场风险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监管,防范银行在不同账簿间摆布资产、寻求监管套利;密切关注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业务,尤其是配置比例明显异于同业的机构,及时采取措施。

  二是负债端关注储蓄存款占比较低有关问题。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稳定性较高的储蓄存款占比较低,未受保存款占比很高,在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存款极易在短时间内大幅流失。

  这些案例表明,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的银行应优化负债结构,完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预警、监控和应对,用好核心负债、流动性缺口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充实长期、稳定的负债资金来源。监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数字时代下的银行流动性监管框架,可考虑高频采集数据、引入新的流动性压力指标,作为日常监测的补充,并加强监管部门流动性压力测试。

  三是风险处置工具要丰富,处置行动要迅速且强力。在当前金融科技化及社交媒体广泛应用背景下,金融风险的传染迅速、复杂且不断自我强化。本轮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表明,金融管理部门在相关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态度越明确、应对越迅速,处置成本就越小。要持续完善金融风险快速应对机制,避免贻误处置时机造成金融风险外溢。同时要夯实金融风险处置资源与处置工具的储备,做好存款保险基金、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确保能够及时处置风险。

  报告披露,2023年末人民银行对3936家银行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从评级结果看,我国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

  评级结果也指出,城市商业银行有11%的机构为“红区”银行;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红区”银行数量占“红区”银行比重较高。分区域看,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区域金融生态持续优化。湖北、浙江、西藏、上海、山东、青海、江西、江苏、福建9个省区市辖内无“红区”银行,另有14个省区市辖内“红区”银行维持在个位数水平。w66利兰国际,

  对于存款保险基金下一步改革方向,报告表示,一是要扩大存款保险基金的资金积累。继续做好常态化存款保险保费筹集工作。稳步拓展存款保险基金投资运用方式,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收益。综合考虑资金获取便捷性、融资成本等因素,探索建立后备融资机制,必要时及时补充存款保险基金的流动性。

  二是丰富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工具。进一步细化存款保险的存款偿付、收购承接等处置措施,探索扩展存款保险促成收购承接的具体方式,如存入存款、购买资本工具、发行专项票据等,更好地支持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

  对于宏观审慎政策的下一步来利国际w66,,央行表示,一是修订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优化评估指标,调整评估频率,保障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二是继续强化资本约束,研究探索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有关措施,增强其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是持续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工作,研究建立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测分析框架。

  四是认真开展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和处置计划审查,持续提升其在风险处置中的实战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是启动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研究制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附加监管规定。

  报告披露来利国际w66,,2023年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今年10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筹集资金,稳妥有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后续需关注剩余14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补充方案。

  报告披露,2023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96.5%,比上年末高11.6个百分点。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部门为168.0%,比上年末高6.1个百分点;政府部门为56.1%,比上年末高5.6个百分点;住户部门为72.4%,与上年末持平。

  报告称,宏观杠杆率回升是调控政策加力和物价指数低位运行共同作用的结果。2023年,为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态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推动非金融部门债务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末,非金融部门债务规模增长8.9%,快于同期名义GDP增速。同时,物价低位运行也使得名义GDP增速偏低,2023年我国名义GDP增长4.6%,比上年低0.2个百分点。

  2023年CPI温和上涨0.2%,PPI下降3%。对此报告表示,物价低位运行是供需恢复不平衡,叠加周期性、输入性、高基数等多重因素的结果。

  央行指出,不同行业物价结构分化,与落后产能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价格跌幅较大,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CPI和PPI都是平均数的概念。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指标分化加大。在这种背景下,不仅要关注平均数,而且还要关注结构。

  例如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除了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其他类价格一平六涨,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的态势没有改变。影响PPI走势的七大行业中,与房地产关联度较高的黑色金属加工等行业产品价格跌幅较大。对于与落后产能关联度较高的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走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

  报告指出,利差是我国人身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近年来利率中枢下移,我国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明显下降,但负债成本较为刚性,加之资产久期普遍短于负债久期,人身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的压力。

  从资产端看,受低利率环境、权益类资产收益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几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下行。从负债端看,人身险公司保单普遍设定预定利率且期限较长。随着利率下行,准备金补提力度加大。从资产负债匹配看,人身险行业久期缺口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报告建议,根据长期利率趋势,推动行业灵活调整各类型保险产品定价利率,缓解负债成本压力,确保长期利差损风险可控。同时,下调分红险和万能险演示利率上限,合理降低客户预期,进一步引导行业降低保单分红和万能险结算成本,防范此类产品的潜在风险。此外,增加长期债券供给等。

  报告披露,截至2023年末,资管产品直接加总的资产总规模接近100万亿元,通过投资非金融企业债券、股票等直接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达34.7万亿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报告指出,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总体稳定,信用中介功能、期限转换功能规范有序,杠杆情况平稳可控,较好发挥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受投资者风险偏好、金融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影子银行相关长期限产品及业务占比仍然较低,需要关注相关产品和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报告表示,从银行体系与影子银行的关联性入手,高度关注银行表内资金投资各种特定目的载体的情况,将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有关产品和业务纳入监测范畴。w66利兰国际,结合我国实际,丰富影子银行风险监测评估指标,及时识别并化解潜在风险,做到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报告建议,根据长期利率趋势,推动行业灵活调整各类型保险产品定价利率,缓解负债成本压力,确保长期利差损风险可控。

搜索